一封八百里加急奏折。。
承载着于少卿满腔悲愤与质问。
送抵京师。
摆在康熙龙案之上。
奏折里。
于少卿痛陈屠城之害。
历数失民心、资敌势、损天和、毁国基。
言辞恳切,锋芒毕露。
直言暴行与叛逆无异。
警告不制止将致大清万劫不复。
乾清宫内。
气氛压抑窒息。
康熙手握奏折。
脸色铁青。
胸膛剧烈起伏。
“放肆!好一个于少卿!”
奏折被猛地掷于地上。
龙目圆睁。
怒火熊熊燃烧。
他没想到。
这个曾被倚重、破格提拔的汉人总统领。
竟敢挑战权威。
质疑决策。
纳兰明珠侍立。
陈廷敬侍立。
二人噤若寒蝉。
虽佩服于少卿胆识。
却不敢触怒龙颜。
“皇上息怒。”
纳兰明珠小心翼翼开口。
“于少卿性情刚直。
或是情急失言。
并非有意冒犯。”
“情急?失言?”
康熙冷笑。
眼神如腊月寒冰。
“他恃功自傲!目无君上!
朕重用他。
他却教训起朕来了!”
踱步窗边。
望着阴沉天空。
语气决绝。
“吴三桂叛乱。
西南糜烂。
不行雷霆手段。
何以震慑宵小?
何以安定人心?
汉人畏威而不怀德。
不狠一点。
不知大清厉害!”
“皇上。”
陈廷敬鼓起勇气。
躬身进言。
“于大人所言有理。
民心如水。
能载舟。
亦能覆舟。
屠城虽能逞一时之快。
但久必失民心。
届时兵威再盛。
也难以为继。”
康熙猛然转身。
目光锐利如刀。
“陈廷敬。
你也替他说话?
你也是汉人。
觉得朕对汉人苛刻?”
陈廷敬心中一凛。
跪倒在地。
“臣不敢!
臣忠心耿耿。
绝无二心!
只是为大清长远考虑!”
“长远计?”
康熙冷哼。
“汉臣骨子里都向着汉人!
大清得天下。
靠的是铁血军功!
怀柔无用。
武力镇压才是王道!”
话语霸道残忍。
纳兰明珠、陈廷敬心中冰凉。
深知帝王心术成熟的同时。
也变得冷酷多疑。
对汉人愈发警惕。
“启禀皇上!”
内侍匆匆来报。
“湖广前线八百里加急军报!”
康熙接过军报。
展开阅读。
脸色阴沉。
军报称。
屠城之事传开后。
湖广、江西多州县复叛。
投靠吴三桂。
吴三桂借此宣扬满清残暴。
“反清复明” 更具蛊惑力。
清军平叛愈发艰难。
“岂有此理!”
军报被揉成一团。
狠狠掷地。
“刁民死不足惜!”
心中明白。
于少卿所言非虚。
但骄傲让他不愿认错。
更不愿低头。
“传朕旨意!”
康熙冷声下令。
“斥责于少卿危言耸听。
蛊惑军心。
着其闭门思过。
神机营交安亲王岳乐节制!”
“皇上!”
纳兰明珠、陈廷敬大惊。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神机营是于少卿一手操练。
此刻撤职。
无异自毁长城!
“皇上三思!”
陈廷敬急切谏言。
“于少卿忠心可鉴。
神机营是平叛关键!
罢黜他恐……”
“够了!”
康熙厉声打断。
“朕意已决!
离了他。
大清军队就打不了胜仗?”
拂袖离去。
留下二人面面相觑。
忧心忡忡。
湖广前线。
于少卿接到圣旨。
惨然一笑。
心中满是无力与悲哀。
他知道。
与康熙的裂痕无法弥合。
康熙要的是服从的工具。
而他坚守道义。
道不同。
不相为谋。
沙凝玉看着他落寞神情。
轻声询问。
“少卿哥。
接下来怎么办?”
沉默片刻。
于少卿缓缓开口。
“闭门思过便是。
只是这天下。
要乱更久了。”
抬头望向阴沉天空。
满心茫然。
守护历史?
这历史真值得守护?
阻止月隐松?
连自己命运都难掌控。
深深的疲惫感袭来。
仿佛回到长白山之巅。
众叛亲离的绝望。
再次笼罩全身。
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印在康熙掌心发烫。
于少卿的字迹力透纸背,字字如刀 ——“屠城之举,与叛逆何异?”“民心尽失,国基将毁!”
乾清宫内,铜鹤香炉吐出的青烟凝滞在空中。
康熙猛地将奏折掼在金砖地上,朱批 “荒谬” 二字被摔得四分五裂:“于少卿,你好大的胆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