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智能微农的耕耘计划
林深家的阳台最近变成了"小菜园"。智能种植箱刚拆箱,系统就弹出提示:"检测到您家光照每天6小时,推荐种植'樱桃番茄+生菜'组合,已为您匹配最快成熟品种(45天可收获)"。他按提示把种子埋进基质,箱子立马开始工作,"已自动调节湿度至60%,营养液剩余量95%,预计明天发芽",老婆凑过来看:"等结了番茄,摘下来直接拌沙拉,比超市买的新鲜"。
社区的"共享菜园"更热闹。张大爷在智能菜畦里种黄瓜,手环震动提醒:"该浇水了,今天降雨量不足20毫升",他按一下旁边的按钮,滴灌系统就开始工作,"这水管能精确到每棵苗浇多少水,比我以前用瓢泼省一半";年轻人租了块"迷你稻田",系统会发"插秧提醒","最佳插秧深度3厘米,隔壁李叔种了30年地,他说愿意来指导",周末带着孩子来体验,泥腿子沾满土也笑得开心。
"这耕耘计划,是让城里人种地不用靠运气,也能尝到自己种的菜。"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菜园里,他刚从国际都市农业论坛回来,虚拟衬衫上印着各种蔬菜图案,"你看这'植物健康监测仪',叶子有点发黄就报警,'检测到缺氮,该施有机肥了',还能识别200多种病虫害,比农技站的老把式还准"。
林深跟着女儿体验"亲子种植课"。小家伙想种草莓,系统给了"儿童种植套装",带卡通铲子和会说话的种子包,"我是草莓宝宝,要每天晒太阳哦"。种的时候屏幕会播放动画:"草莓的根喜欢凉快,叶子喜欢阳光",女儿边看边念叨:"原来草莓不是长在树上的"。旁边的阿姨在收生菜,智能秤自动称重:"您本次收获1.2公斤,相当于减少碳排放0.8公斤,可兑换20积分",她笑得合不拢嘴:"这菜没打农药,给小孙子做辅食正好"。
耕耘计划推行一年,城里人的菜篮子多了自家产的。有直播"阳台丰收节"的,居民晒出种的辣椒、薄荷,"我这小米辣够炒十盘菜",还在线请教"怎么防止招虫子";有播放"社区食堂直供"的,菜园里的蔬菜直接送到食堂,"今天的凉拌黄瓜就是3栋王姐种的,她特意留了脆的";还有展示"种植疗愈"的,抑郁症患者通过侍弄花草缓解情绪,"你的番茄结果了,说明你最近很用心,心情和植物一起在变好",医生说比吃药见效。
农业农村部的都市农业报告里写着:"试点社区的家庭种植参与率达76%,人均每周食用自种蔬菜3.2公斤,连孩子的挑食率都下降了,因为'这是自己种的,必须吃完'"。林深给老家的表哥寄了套"智能菌菇箱","现在他在屋里就能种平菇,采收时拍视频给我看,说'比种麦子省事,还值钱'"。
沈砚舟在国际智慧农业论坛上展示了个特别的装置:"这是给沙漠地区用的'智能雾培箱',不用土不用太多水,就能种出黄瓜,我们在非洲捐了5000个,解决了3万人的吃菜问题"。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草帽的大爷,你种的'社区西瓜'甜度达12度,成了网红;穿工装的小伙,你发明的'垂直种植架',让阳台能多收3倍菜"。全场鼓掌时他补充道:"智能微农不是要让城里人都当农民,是让每个人都能摸着泥土,看着植物长大,知道嘴里的菜是怎么来的——毕竟,接地气的日子,才活得踏实。"
131 智能普惠的金融计划
林深最近帮岳母理了回财,总算不用听她念叨"钱存银行利息太低"了。打开社区"普惠金融站"的APP,系统扫描岳母的身份证和收入证明,弹出推荐:"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保守型),推荐'社区互助理财',把钱借给小区开超市的刘哥,月息3.2%,有物业担保,到期还能领2桶油"。岳母半信半疑投了5000块,第一个月就收到利息,"比银行高不说,刘哥我认识,踏实"。
社区的"智能借贷角"更贴心。开小超市的刘哥想进货,输入"需要5万块周转1个月",系统自动评估:"您的超市上月流水8万,信用分490,可借6万,利率4%,用超市货物做抵押",钱当天就到账,"以前找亲戚借钱难开口,现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行,还不用欠人情";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王想租房子,系统提供"租金分期","首付1000块,剩下的分3个月还,免利息,因为您是社区'优秀毕业生'"。
"这普惠计划,是让普通人借钱不难,存钱不亏,不用看金融机构的脸色。"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金融站,他刚从国际普惠金融大会回来,虚拟马甲上印着"钱生钱不如心生暖","你看这'邻里金融圈',同一个社区的人互相借钱,系统只收1%的手续费,还能看到对方的信用记录(比如张姐上次借钱提前3天还),比银行靠谱,还能帮到邻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