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听闻阿敏的种种行径,顿时怒发冲冠,愤怒几乎要把脸上的五官扭曲。
范文程跟在皇太极身边多年,还从未见过他如此盛怒的模样,赶忙劝道:
“大汗,还请息怒,务必冷静些。成大事者,喜怒切勿形于色啊!”
皇太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内心翻涌的情绪。
他强压怒火,立即召集众贝勒前来议事。没过多久,臣子们便齐聚议事厅。
众人一踏入,就察觉到今日气氛异常凝重,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仿佛有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气煞我也!阿敏,你把大金国的声誉都给毁尽了!”皇太极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彻底爆发了。
他双眼瞪得滚圆,怒不可遏地指着站在议事厅中央的阿敏。
阿敏心里清楚自己犯下大错,但仍心存侥幸,试图狡辩。
皇太极见状,更是怒上加怒,咆哮道:“你身为贝勒,身负守城的重任,却轻而易举地弃守城池,这严重损害了我后金的威严!
你竟还做出屠城这等令人发指的暴行,简直人神共愤,天理难容!如此大罪,断不可饶恕!”
皇太极一连串的斥责,如惊雷般在议事厅中炸响,惊得众人目瞪口呆。
他的声音在厅内久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众贝勒望着盛怒之下的皇太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纷纷低下头,生怕触怒龙颜。
阿敏平日里虽战功卓着,但这次犯下的过错实在过于严重,他也只能低着头,不敢再吭声。
最终,阿敏被削去贝勒爵位,他名下的人口、财产全部被没收,还被判处终身监禁。
平心而论,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阿敏丢失城池并非罕见之事;
而后金屠城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李成梁也曾多次屠城。
实际上,阿敏弃城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
早在攻打朝鲜之时,阿敏就曾流露出想要留在朝鲜自立为王的野心,这才是真正让皇太极忌惮不已的关键所在。
此刻,皇太极心中暗自咒骂:“就凭你也想与我分庭抗礼?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作为帝王,他可以容忍手下些许的贪腐行为,然而,对于觊觎自己权力之人,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阿敏没能明白这个道理,曾经风光无限的他,最终在幽禁中度过了漫长的九年时光,含恨而终。
除掉阿敏后,皇太极开始着重培养多尔衮和多铎兄弟。这两人当时羽翼尚未丰满,更多地是依赖皇太极。
而皇太极也乐于将他们培养成为自己的心腹,以巩固自身的势力。
解决了堂兄阿敏,皇太极又将目光投向了五哥莽古尔泰。在他的谋划中,三大贝勒都不能再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都要从他眼前“消失”。
天聪五年(1631年),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莽古尔泰对皇太极的调遣安排极为不满,情绪激动之下,竟然在御前拔出佩刀,露出三寸刀刃。
皇太极心中暗自欣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没有当场发作。
过了几天,皇太极召集群臣开会。他一脸威严,神色冷峻,厉声喝问道:
“莽古尔泰,前两天你在御前放肆无礼,拔出佩刀露出三寸,究竟是何用意?
莫不是你想杀我不成?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大汗?!”
皇太极的声音亮如洪钟,震得在场众人心中一颤,脊背发凉。
盛怒之下,皇太极当即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的头衔,将他降为普通贝勒。
事后,莽古尔泰懊悔万分,急忙解释说自己那天是饮酒过量,一时冲动才犯下大错。
但皇太极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把柄,怎会轻易放过?
任凭莽古尔泰如何苦苦哀求,皇太极都不为所动,铁了心要借此机会打压他。
后来,莽古尔泰的一个奴仆向皇太极告密,称莽古尔泰意图谋反。
此事还牵扯到莽古尔泰的弟弟德格类和姐姐莽古济。皇太极立即下令抄家,果不其然,从莽古尔泰家中搜出刻有“大金皇帝”字样的印章。
如此一来,莽古尔泰谋反一事似乎已成铁案,他随后被关进监狱。
有人私下猜测,这或许是皇太极暗中指使仆人,以此来达到打击莽古尔泰的目的。
一年之后,又有僧人密告,称莽古尔泰的姐姐和姐夫也曾参与弟弟的谋反密谋。
皇太极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拘捕入狱。
半个月后,皇太极下令将莽古尔泰的弟弟和姐夫斩首,而他的堂姐莽古济,更是被处以凌迟之刑,下场极为凄惨。
人们不禁疑惑,砍头不过是一死,皇太极为何要对堂姐施以如此残酷的凌迟之刑呢?这其中的怨恨究竟有多深?
原来,莽古济与皇太极之间积怨已久。早在莽古济12岁那年,皇太极出于拉拢蒙古部落的政治目的,将她嫁给了蒙古贝勒。
第一任丈夫去世后,皇太极又将她转嫁给另一位蒙古贝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