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批试制出来的碳基芯片中的一枚,制程是十纳米。”
“研究所目前给它的名字就是碳基-1芯片。”
“得益于碳基芯片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区别于过往硅基芯片的理论设计,在同等功率下,碳基-1芯片的性能大概是目前最先进硅基芯片性能的六十余倍。”
“在算力中心的建设上,根据碳基芯片的性能和特性,针对性调整算力中心的架构的话,还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碳基芯片的性能优势。”
在第一片符合预期的碳基芯片完成制造过后,
仅次日,秦裕已经见过几面的,这个时代的那位老领导,自然再到访了负熵研究院。
此刻,小会议室里,
秦裕,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陶振辉,这位老领导三人都在。
听着秦裕简单的叙述,这位老领导看着就摆在面前的,那枚封装好的碳基芯片,也没有上手触摸,但目光也许久未曾挪开。
他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太专业的东西他也无法轻易理解,
但简单的性能对比,他还是能够听懂的。
“当然,在目前智能机械,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更换碳基芯片之后,受硬件算力提升的影响,智能程度也会一定程度提高,对于算力中心的需要也会降低。”
算力中心的大量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妥协方案,
是智能时代到来之后,为解决大量智能装置算力需要的过渡方案。
如果这些智能设备自己搭载的算力芯片本身就能够完美运行智能程序的话,
算力中心也就只需要用作区域智能装置协作,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算力中心了。
听着秦裕说完了过后,
这位老领导望着这枚碳基芯片,都再停顿了一会儿,
才长长吐了口气,然后半是感慨,半是赞叹地说道,
“秦院士,你们这个碳基芯片可真是太及时了啊。”
“我这些天,听着说这缺算力,那缺算力,听着我都要有些头疼了。”
老领导这句话是笑着说的,
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这种烦恼意味着,华国范围内的生产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暴增。
“秦院士,我要替所有人谢谢您啊。继通用人工智能之后,您可是又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老领导由衷地对秦裕说道,
“也要恭喜您和信息去噪研究所啊,你们再次创造了历史。如果说通用人工智能给咱们开启了生产力暴增的时代,”
“那这个碳基芯片,可就稳固了智能时代的存在,保证了咱们长期的生产力增长。”
“您过奖了,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研究。”
秦裕应了一句。
对于碳基芯片的实现,
秦裕也是挺高兴的。
毕竟这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朝着他想要的模样,再走进了一步,
这种雕琢着文明的成就感,还是很让人觉得有意思的。
至于这项研究成果会给他带来的荣誉,
即便只算这一世,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之父,智能时代之父来说,
也也不太算什么。
“……秦院士,我想知道。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十纳米的碳基芯片,大概什么时候才能够投入量产?”
交流重新回到正题,这位老领导再问起一些关键问题,
“就目前实验室制造碳基芯片的流程来说,进入批量生产可能还需要一些工艺改进。工艺改进可能还要几个月时间吧。”
“工艺改进之后,在智能机械的参与下,形成类似其他领域工业规模扩张一样的滚雪球效果,批量生产,满足目前的算力需要,应该还是很快的。”
秦裕看了看这位老领导,也直接给出了回答,
“批量生产之后的成本,短期内可能比之前的硅基芯片略高,但不会比提升的性能比例更高。长期来看,成本应该会低于之前的硅基芯片。”
“那,秦院士,我们就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了。信息去噪研究所,还有秦院士您,还有什么需要吗?我们都可以想办法为你们协调。”
秦裕摇了摇头,
“暂时没有其他需要了。”
这段时间里,信息去噪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上面一直都在提供,
秦裕本人也不缺什么。
老领导点了点头,也没有再就这个问题多说。
只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重新看向了那枚碳基芯片。
“秦院士,还有个问题,可能需要咨询您。”
“先前,在通用人工智能诞生之后,您有提到,更进一步强人工智能的诞生,可能是受限于算力技术的限制。”
“现在,在您的带领下,算力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次飞跃。那关于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秦院士您是否也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听着这个问题,
秦裕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
“此前的通用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满足了强人工智能诞生的需要,只是算力技术的瓶颈限制住了它的发挥。”
“算力技术突破之后,相当于补足了强人工智能诞生的最后一块拼图。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有了诞生强人工智能的所有前提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