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踏上前往陵川地下避难城的列车,您感觉到紧张吗?”
“还好吧……我……”
许多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庞大的智能交通网络,
被汇聚到了几个类似的地方。
此刻这处,就是其中之一。
它像是列车的候车站,在经过智能程序的识别过后,
人们就进入到了这个候车站内,而候车站的另一面,敞开着的出口,
的确是正对着几条轨道。
对于此刻这个地方,负责地下避难城市规划的人们,给它取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就叫‘地轨站’,
基本就是从地面到地下城市的起始点。
那‘地轨站’前面的轨道,就是通往地下避难城市的主要方式之一,‘地轨’。
这些地轨会顺着一条类似隧道的空间,一直往下,一路延伸到地下避难城市内。
此刻的地轨站内,环境多少还是有些嘈杂,
有人打量着地轨站,有人看着通往地下避难城市的地轨,
也有人互相说着话,说得是什么似乎都没有什么在意,可能就仅仅只是互相缓和着有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一位来自于陵川大学的年轻学生,作为抽中了本次迁移往地下避难城名额的幸运儿,也在人群之中,
刚有些敷衍地,回答了华新社一个负责直播的智能记者的问题,
他的目光就被地轨站外,轨道上缓缓出现的列车吸引了。
这趟列车,真得很像是传统的高铁列车,只不过他们的运行目的不同,运行路线不同,
也导致了在一些细节方面,做了一些改变。
让这地轨列车,能够在一定坡度的线路下,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
“请地轨站内,所有人员依次进入列车,列车将在满载后重新启动。”
原本嘈杂的地轨站,都重新安静了下来。
一时之间,包括那位陵川大学的年轻学生在内,一众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情绪,只是默默开始排队踏上列车。
陆陆续续,地轨站,也还有新到来的人们,排在了人群后面。
直到,这趟列车满座,地轨列车重新关闭了车门。
智能程序检测到所有人配好安全带过后,重新滑行启动,
下一趟地轨列车又再紧跟着接续上。
而上了地轨列车的那位年轻学生,坐在了地轨列车的其中一个车厢,
他能够注意到,先前还有些嘈杂的人群,这时候在车厢里反而是都不怎么说话了。
当然,他自己也是,比起说话,更多的其实关注着地轨列车车窗外的景象。
不过,很快,地轨列车就进入到隧道内了。
隧道内虽然有照明,但隧道壁上就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看了也是白看。
同时,逐渐的,地轨列车车厢里的人们,明显都感觉到了,地轨列车开始朝着下方行驶。
而且,下行的坡度还不是特别小,系着的安全带在这时候都开始发挥了一些作用。
不过很快,这种下行,就呈现出一种匀速的状态。
地轨列车里,重新又再恢复了一些说话声。
“哎,小伙子,你被分配的位置是在哪儿啊。”
这位年轻学生前面的乘客,转过头来询问,
“01区01道02分道689巷第320房间。”
“诶,我这跟你差不多啊,我也在689巷,我在第267房间。”
整个车厢的人们对了一下,发现整个车厢的人基本都是邻居。
显然是强人工智能在安排时,有意协调了他们抵达地轨站的时间,
所以同一批人,基本都是在同一片区域。
可能因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互相都将是邻居,聊得也都热闹了一些。
不过,聊得时间并没有多长,
可能十几分钟之后,
这趟地轨列车就重新从顺着一定坡度前行,变得重新平稳起来。
然后,再是十几分钟之后,这趟列车停了下来。
“诸位乘客,陵川地下避难城市首批移民,请离开列车之后,顺智能机器人和相关指示,前往你们的住所。”
这是,
首批来到地下避难城市的人们,第一次看到地下避难城市的真实面貌。
和绝大多数人天然的印象不同,地下城市内,并不怎么昏暗。
整个空间内,已经在运行的照明系统,让周围都亮如白昼。
这地轨站的终点站,和普通的列车站开起来也没有任何区别。
那位陵川大学的年轻学生,顺着人群和这地轨站内的提示,来到了地轨站。
地轨站外,一切就和地面截然不同了。
虽然设计的人员,在地轨站外,也开辟了一片类似于广场的空间,
但在广场之外,视线就不如地面那么开阔了。
阻挡视线的,倒不是地下空间外的岩层结构本身,
而是人造建筑。
放眼望去,整个城市里,除了道路本身,建筑完全是连在一起的,没有任何不必要的空隙,
上连着天,下连着地,将空间最大程度上利用到了极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