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东海潮生,残魂醒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台州的海面上,一艘破渔船正随波逐流。船篷下,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突然睁开眼,瞳孔里泛着幽绿磷火——那是被封印了三百年的张角残魂。
“这是……”他撑起身体,指尖触到船舷上的水渍,竟在木头上烙下“太平”二字。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灌进来,他听见远处传来百姓的哭嚎:“倭寇!倭寇又来烧村了!”
张角的残魂剧烈颤抖。他想起黄巾起义时,自己举着“苍天已死”的大旗,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想起袁绍的“镜”字旗,想起邺城西市的互市烟火……原来三百年后,这天下仍未太平。
“太平……”他喃喃自语,残魂中突然浮现出《太平要术》的残卷。卷首页脚有一行血字:“汉家气数尽,太平当渡海。”
船尾的老渔夫突然打了个寒颤。他望着老者泛着绿光的眼睛,颤声问:“老丈……您是?”
张角摸出腰间半块“汉”字玉珏——那是他在黄巾起义时随身携带的信物,此刻正与渔夫怀中的青铜鱼符产生共鸣。鱼符上刻着“台州卫”三字,是明军驻军的信物。
“我是张角。”老者的声音沙哑却有力,“三百年前,我举义救民;今日,这倭寇祸乱,我再来救一次。”
---
第二章:海沙屯兵,义旗扬
张角随渔夫上了岸。台州的沙滩上,尸横遍野,房屋焦黑。几个穿号衣的明军正拖拽着百姓的尸体,为首的校尉骂骂咧咧:“这些贱民死了活该!倭寇说了,敢反抗的全屠村!”
“住口!”张角的残魂突然附在老渔夫身上,声音如洪钟,“你也是汉家儿郎,为何助纣为虐?”
校尉惊恐地后退,腰间的佩刀“当啷”落地。他望着老渔夫泛着绿光的眼睛,突然想起军中传闻:“近日有渔民见海上有绿光,说是‘海鬼显灵’。”
“跟我走。”张角拽起校尉的手腕,“你带我去见你们指挥使。倭寇的船在石浦港,我能破他们的阵。”
校尉本想挣扎,却见老渔夫的手指按在自己腕间,一道青绿色的光顺着血管钻入。他的瞳孔瞬间清明,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咱们的祖先是跟着张角将军打过黄巾的……”
“末将周铁牛,愿听将军调遣!”校尉突然单膝跪地,额头触地。
张角扶起他,残魂中浮现出《太平要术》的“聚兵诀”。他指向远处的山坳:“那里有三百猎户,五百盐工,他们都是被倭寇逼得家破人亡的人。你带他们来,我教他们用‘太平阵’。”
---
第三章:太平阵破,倭胆寒
三日后,石浦港外的海面上,千艘倭船如黑鸦般聚集。船头立着个戴鬼面的倭将,手持太刀,刀身上刻着“八幡大菩萨”——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九鬼嘉隆”的旗舰。
“唐人小儿,拿命来!”九鬼嘉隆挥刀下令,倭寇如潮水般涌上沙滩。他们的铠甲上沾着血污,刀枪上挂着百姓的头颅。
“太平阵,起!”张角的残魂站在沙滩中央的高台上,残卷中的“太平咒”化作金色光雾,笼罩着三百猎户与五百盐工。猎户们举起鸟铳,盐工们扛起晒盐的木耙,连老妇都攥着菜刀——他们的阵型看似杂乱,却在光雾中形成了完美的“困倭局”。
“放箭!”九鬼嘉隆大喝。倭寇的箭雨如蝗,却被光雾中的“太平旗”(用张角的旧旗改制)一一挡下。旗面上的“太平”二字泛着金光,箭簇触到旗面便化作青烟。
“火铳齐发!”周铁牛振臂一呼。猎户们的鸟铳同时轰鸣,铅弹穿透倭寇的皮甲。盐工们的木耙更绝——他们将晒盐的粗盐撒向倭寇,盐粒遇血凝结成块,黏在倭寇的刀枪上,让他们连挥刀都费劲。
最骇人的是张角的“火德”显灵。他的残魂融入光雾,化作一条青绿色的火龙,所过之处,倭寇的铠甲被烧出焦洞,战船的帆篷被烧得噼啪作响。九鬼嘉隆的鬼面被烧得变形,他惊恐地大喊:“这不是妖术!是……是天罚!”
“天罚?”张角的声音从火龙口中传出,“这是你们欠汉家的血债!”
---
第四章:倭首授首,民心归
九鬼嘉隆的旗舰“八幡丸”被火龙缠住,船帆起火,甲板崩裂。他挥刀砍断桅杆,却见张角的残魂已立在船头,手中握着半块“汉”字玉珏。
“你……你是张角?”九鬼嘉隆的声音发颤,“三百年前,我祖先曾与你交手……”
“你祖先?”张角的残魂冷笑,“我黄巾起义时,你祖先还在给平氏家族当武士!今日,我便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士道’!”
他抽出腰间的“火龙枪”(残魂凝聚的法器),枪尖点向九鬼嘉隆的咽喉。九鬼嘉隆想躲,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光雾定住,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噗!”火龙枪刺穿了九鬼嘉隆的胸膛。他的鬼面跌落,露出下面一张年轻的脸——竟与张角有七分相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